Seal-gloNE8800T和NE8800K系列芯片元件富士贴片红胶的
	一、富士红胶的原料成分和作用
	1.环氧树脂低分子聚合物
	影响粘合剂的基本性质,如粘度、Tg、粘着强度等。
	2.环氧树脂单量体
	用于降低粘度,改善拉丝;如果使用过多,Tg和粘着强度会下降,有时保存性能也会下降
	3.硬化剂
	决定粘合剂的保存性能、硬化温度、硬化速度。
	3.填充剂
	用于调整粘度、改善拉丝,使用过多,会造成粘着强度下降
	4.摇变性付与剂
	为了付与粘合剂摇变性而使用
	5.着色染料
	硬化时粘合剂变成黑褐色,不是因为染料受热变质,而是因为发生催化作用导致变色。
	二、Fuji红胶NE8800T和NE8800K的基本参数
	     项    目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NE8800T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NE8800K 
	     比 重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1.33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.28 
	粘
度(25度.5rpm)             310Pa.s(310000cps)              290Pa.s(290000cps) 
	摇变性指数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6.3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6.8 
	玻璃化温度(DSC)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08度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100度
	线性膨胀系数(50度)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5.4×10-5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3.9× 10-5 
	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(150度)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4.0×10-5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0.3×10-5 
	三、Fuji红胶的摇变性
	像搅拌或点胶机涂敷时一样,如果对粘性液体施加剪应力(shear),液体的粘性会急剧下降,如果解除剪应力的话,又会恢复到原来静止状态时的粘性,具有这种性质的液体叫作具有摇变性的液体。也就是说,点胶管内的粘合剂,在施加涂敷压力的瞬间,粘性下降,从管内流出。然后,在涂敷完成的瞬间,压力解除,粘性上升,胶的成形得以保持。
	四、玻璃转移点
	如果对非结晶性树脂逐渐加热的话,在某一个温度点,Fuji红胶的树脂会从玻璃状的固体转变成橡胶状态。这个温度点叫作玻璃转移点(Tg)。以玻璃转移点为分界点,树脂的硬度、线性膨胀率、吸热量、粘弹性特性等各种各样的物性都会发生变化。关于玻璃转移点的测定,作为测定基准的物性如果不一样,测定方法也不一样。有DSC、TMA、DMA等方法。一般而言,热硬化性树脂的Tg是随硬化率和分子量而变化的。
	五、NE8800T涂敷后的放置时间和粘着强度
	涂敷粘合剂⇒元件贴装后放置的时间和粘着强度的变化
	 
	 
	放置时间 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双孔点胶嘴0.6mm             双孔点胶嘴0.8mm 
	涂敷后立即 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1.70kg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.79kg 
	  3小时后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.77kg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2.83kg 
	  6小时后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.75kg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-
	  24小时后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30kg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3.50kg 
	  48小时后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.15kg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 -
	六、过软焊料槽时Fuji红胶粘着强度的变化 
	在260℃的软焊料槽中浸渍10秒,然后在室温下放置30分钟,即使这样重复3次,粘着强度也没有下降。 
	
 
	 
 
	七、富士红胶NE8800T使用时的注意事项
	1.从冰箱取出粘合剂,请在常温下放置2个小时以后,再使用。如果粘合剂还未回到常温就使用的话,水滴在粘合剂的表面结露,硬化时产生气泡、吸收湿气,导致保存性能的劣化。而且,软焊料颗粒进入气泡内,有可能导致通电现象的发生。
	2. 作为主要原料Bisphenol环氧树脂是耐热性环氧树脂,是一般被广泛使用的原料。使用时,请带上塑料手套和防护眼镜,避免沾到手或皮肤上。
	3. 请一定放在冰箱内保存 。在25℃以下的常温下,放置2~3天基本上没有问题,但是如果在30℃以上的温度下放置几天的话,粘度和摇变性开始下降,物理性能劣化。 在50℃以上的温度下放置的话,粘度和摇变性先逐渐下降,然后粘度会激增,粘合剂开始硬化。
	八、贴片红胶发生拉丝
	1.粘合剂的温度是不是设定得过低?将温度设定在35~38℃后,拉丝现象也没有消失吗?
	2.将粘合剂从冰箱中取出,在使用前粘合剂是不是充分回到了室温?
	3.粘合剂是不是发生变质,粘度增大了?在50℃以上的温度下,粘合剂的粘度会激增。
	活塞有没有伸进粘合剂里,活塞的移动是不是不顺畅?
	4. 基板有没有弯曲?对薄基板尤其要注意。
	5.是不是基板固定得不好,容易弹翘?
	6.是不是由于点胶机的Z轴移动距离设定得不恰当,止动器没有触碰到基板,或者相反的,止动器和基板的碰撞过强?
	7.是不是由于点胶机的Z轴移动距离设定得太短,在胶丝切断以前,点胶机已经开始横向移动了?
	8.加快点胶机Z轴的上升速度后,拉丝现象有没有消失?
	9.是不是因为点胶时间设定得过长,止动器触碰到基板以后,还继续吐胶?
	九、Fuji红胶掉件原因
	1.粘合剂脱泡不充分,涂抹量分布不均,发生漏印。
	2.活塞周围的粘合剂有一部分发热,粘度增加,压力传递变差,涂抹量不稳定,造成掉件。
	3.由于胶管和活塞之间的间隙过大,或者活塞变了形,空气进入活塞和粘合剂之间,压力传递变差,涂抹量不稳定,造成掉件。
	4. 带有焊锡保护膜的基板,由于粘着力很弱,有焊锡保护膜的一面元件容易掉落。
	5.元件表面附着了离型剂,或者使用了内部离型剂。
	6.元件的底部与基板之间的距离过大,粘合剂不能充分附着于元件的底部。
	7.元件的强度弱,元件的损坏造成掉件。尤其是玻璃二极管。元件贴装位置的设定有误。
	8.元件贴装位置的设定有误。
	9.硬化炉温度分布不均匀,有些部分不能完全硬化。尤其是IR炉。
	10.位于大元件的两侧或是背面的元件,热量都被大元件吸收,导致粘合剂加热不充分。
	11.由于在进入软焊料槽之前的预热不充分,在热量的冲击下,发生掉件。尤其是IC。
	12.检查贴装了芯片元件的基板时,将基板叠在一起搬运;或者将检查完的基板放回原处时,挂到别的东西,发生掉件。
	13.在贴装好芯片元件的基板上,用手插入其他类的元件时,造成基板弯曲,导致掉件。
	14.胶管回收再利用时,由于没有清洗干净,活塞的移动不顺畅,粘合剂的吐出受到阻碍,涂抹不均匀,发生掉件。